心靈小棧-路十25

好撒馬利亞人思維的突破
路10:25-37

誰值得我去愛?
  路加福音10章25-37節中,律法師試探耶穌,問祂:「我該做什麼才可以承受永生?」「誰是我的鄰舍呢?」耶穌並未直接回覆律法師的第一個問題,而是讓熟讀經文的律法師自己說出答案。顯然,一直是扮演教導者角色的律法師起初並未接受耶穌的觀點,為了「顯明自己有理」,他的回答似乎在告訴耶穌說:「並非我不愛人,而是究竟何者才是值得我去愛的人?」對於律法師丟回給耶穌的第二個問題,耶穌仍然以引導的方式讓他思考,耶穌以好撒瑪利亞人的故事指出『我們的態度可以決定誰是值得去愛的人』,耶穌的比喻說明如果我們有正確的態度、有憐憫人的心腸、有福音的負擔,不用太多的理由,每一個人都會成為值得我們去愛的人。

突破傳統對愛的看法
  傳統上要去愛一個人是這個對象是我喜歡對我有利益的,且要我有能力時才能去愛人,耶穌比喻裡面的好撒馬利亞人,突破了傳統對愛的看法去幫助曾經傷害過他的猶太人,帶給我們幾點省思:

沒有真正的敵人
  撒瑪利亞人長期在猶太人輕視下,遇到這個機會,他應該可以藉機報復,但他沒有採取一般人可能的作法,卻反其道而行,甚至對敵人大動慈心,他突破了第一個傳統-生命中沒有真正的敵人。

帶職事奉
  故事中的撒瑪利亞人應該是長期在外旅居的商人,因為他甚至連投宿費用都可以以賒帳方式處理,他是這家旅店的長期顧客,所以,他顯然並不像前兩位祭司、利未人是正式的神職人員,然而他卻做了愛人、傳福音的工作。

不因人、地制宜
  愛人、傳福音的工作,並不只侷限於在聖殿、教會中才能做,撒瑪利亞人幫助人的場所就在他所能到的任何一個地方,在他來往經商的路上、也就是職場上,因此他可以隨時向人傳福音、幫助人。現代的社會,因為專業需要而分工化,然而人在分工化的社會裡,當遇到不隸屬自己的責任範圍時,便不願意多付出一點,造成了社會的冷漠現象。撒瑪利亞人並不因為前面兩位神職人員沒有盡該盡的責任也就跟著推卸責任,也不以自己非神職人員為由拒絕愛人,他突破了傳統與限制,願意愛人、幫助人。

  現代的社會人與人關係冷漠之原因,常是我們把彼此劃分得太清楚,有事情發生就急著尋找對方的責任好為自己卸責,傳統上告訴我們「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在耶穌所講故事裏,好撒馬利亞人種種突破傳統的的思維,值得我們省思。

蕭錦鋒 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