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跟隨腳蹤-黃彥璋
學 校:輔大臨心三
姓 名:黃彥璋 同學
去年暑假我到了新竹馬偕,瞭解到馬偕博士的理念──寧願燒盡,不願朽壞──焚而不悔的精神,也看見醫院裡面對於病人的心靈關顧、偏鄉醫療的奉獻,在當中有許多收穫與啟發,然而,身為一位臨床心理學系的學生,我並沒有因此而滿足,在今年看見王院長的伯特利身心診所願意開出名額,這對於心理系的同學來是說是一個非常良好的機會,由於醫院或是診所較為專業的醫療領域,並不會願意收大學生當作見習或是實習的機會,只會收碩士班的見習或是全職實習,而有此機會出現真的非常開心,而且見習內容也與本科系的專業知識非常相關,儘管暑假有許多行程,仍然要認真準時的到診所學習。
實習內容主要分為跟王院長的門診以及與諮商心理師或是臨床心理師進行對話與訪談。在專業技能方面,診所裡面的門診都是教學門診,所以院長會先讓我們翻閱病歷初步了解病人的情況與診斷,對於我來說之前並沒有看過病歷,所以並不知道該如何閱讀,在當中可以看見醫師對於病人的紀錄與診斷依據以及用藥的類別與劑量,這是個很好的經驗與學習,院長也會在空檔時讓我們發問以及做澄清,在討論的過程能引發我對於病人有更深入與全面的概念化思考;在與心理師訪談與對話的過程中關於專業技能的部分,主要是瞭解心理師的生涯選擇,每位心理師都有非常不一樣的生命經歷,這些經歷也對於現在執業有莫大的幫助,給予了我莫大的鼓勵與幫助,尤其是當中的臨床心理師,以自身從大學到研究所、從醫院工作退休後轉成行動心理師的整個生涯規劃分享與建議,讓想成為一位臨床心理師的我對於未來更加瞭解,甚至是更加期待,縱使台灣的醫療環境並非非常的良好,但我知道我想從事這份工作的主要目的與價值在於可以幫助到在心理方面需要協助的人,在助人的同時自我也能獲得並且成長。
在信仰方面是我本次見習收穫最大的部分。在大學一年級入學時,我便非常好奇自己的信仰該如何與心理學專業進行結合,在修課的過程當中老師提到關於專業關係的問題時我非常沮喪,因為並不能在晤談或治療當中提到信仰,這其實是違反專業關係的,而到現在與多位基督徒心理師訪談過後,我得到許多回覆,綜合而言,信仰對於一位基督徒心理師來說是支撐與養成其內在人格的養分,而受到這份養分所成長與活出來的自己,便是活出一份見證來,即使有需多人認為在專業關係當中並不適合帶入信仰的內容,但個案所遇見的心理師便是一位活出基督形象的人,就算沒有明白地說出自己是基督徒的身分,或許個案也會感受到基督徒心理師與他人的不同,而這是因為上帝在我們心中一直與我們同在,也與我們所遇見的每個個案同在,祂愛我們也愛他們。有些心理師提到一些較為具體的想法與做法,我認為對我來說也非常具參考價值,例如:可以在晤談或是治療前在心中為個案禱告,並將自己與個案都交託給上帝,求上帝與我們同在;若個案是基督徒也知道我們是基督徒,在晤談或是治療最後可以做個結束的禱告,但需要先有所準備;若個案需要有些人際互動練習的場域,可以提供教會資訊建議個案嘗試去看看但不強迫,還有許多想法與可討論之處就不再一一列出。與基督徒心理師對談讓我大學到了現在終於有獲得解答的機會,縱使這並沒有個標準答案,但至少對於我來說多了很多想法的參考與促發,也知道自己並不是孤單地在想這件事情,仍然有許多基督徒心理師與醫師正在醫療場域用自己的生命見證與榜樣在進行醫療傳道,仍然可以在自己的專業上活出見證來傳福音。
衷心感謝TCMA、王邦仁院長、伯特利身心診所的職員與諸位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