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跟隨腳蹤-林毅敦
姓 名:林毅敦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台灣基督徒醫學協會所辦的活動,我是參加第一梯次7/15~7/17為期三天的見習。本身在見習前就是想說希望多接觸看看醫院的環境是怎麼樣的,也許對於未來的選科或是職場生涯有更進一步的認識。透過陳恆常醫師的安排,第一天上午就跟著骨科劉士嘉醫師的門診,劉醫師給我的感覺就是很親切,只給病人需要的檢查,如果沒有必要也是希望病人可以透過自己的力量來痊癒,而不是一定要用醫療手段來處理。因為有時候一些醫療行為對於病人反倒是不好的處置,還有更重要的是,要站在病人的角度來看這個病症,才能體會病人的感受。下午就跟著陳恆常醫師去淡水馬偕看已經做完顏面整型手術的病人恢復情況,陳醫師能夠用親力親為的方式教導家屬如何幫病人清潔傷口問題,使家屬更為放心,本來他們要過幾天才出院的,但是醫生說隨時可以出院都沒問題,結果當天下午就辦理出院。我想這就是真正做到如何讓病患與家屬都可以尊敬以及讓我佩服的地方!
第二天安排到淡水馬偕的安寧病房,由陳虹汶醫師帶著我們去關心不同的癌症病患,陳醫師對病患的家庭很了解,能夠和病患與家屬建立深厚的關係。當天還見到一位即將過世的病患,家屬與陳醫師相擁而泣,這種場景令我動容,我看到的不是家屬不諒解醫生救不回病患,而我看到的是,一道溫暖的光環繞在他們之間,沒有責備或怒罵,只有大愛。我想馬偕的安寧病房做得真的很好,醫療的關懷與醫病關係的美好都在這裡了。下午是去精神科方俊凱醫師的門診,我對於精神科一開始就感到很有興趣,沒想到是真的很有趣,不同的病人都有不同的故事。剛開始我以為怎麼每個病人好像都很穩定,原來都是有在定時吃藥的關係,如果有好好控制,病人跟一般人其實是沒有什麼不一樣,我想身為一位精神科醫師,除了自己的學識要充足,還有其他層面的日常資訊與自我的興趣也是很重要的。自己要能夠有耐心來傾聽病人的聲音之外,還必須要適當的利用一些治療的技巧來幫助病患,就像那天我見到一位心已絕望的女士,他只是要來跟醫生說再見,然後去自殺,方醫師運用了一點小技巧,將她留下住院,來避免一場可能的悲劇。我想這種靈機運用的方式是很重要的,也讓我體會到當一位除了知識,更重要的是也要有臨場反應!
第三天上午是跟婦產科江盛醫師的門診,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我問他現在醫病關係跟以前有什麼不同? 他竟然回答說其實沒有什麼不同,對於他來說,他還是覺得你對病人很客氣,然後能夠適當的處置,病人還是一樣尊敬你,還有更重要的是,如果「不會」一定要說「不會」,「不會」並沒有什麼可恥的,重要的是再學起來就好了。江醫師對於錢並不是非常在意,他覺得如果只是為錢而當醫生,我想有點失去作為醫生的本來的目的。從他身上我學到,什麼是責任與義務,名和利在他的身上似乎是見不著的。下午是跟一般外科的張源清醫師,他給我的第一印象是有點疲憊,但是並不會因為累,就感到不耐煩,反而是對於病人、護士和我都好,口氣上非常有禮貌,對於病人的講解也很仔細,但是他唯一的抱怨就是現在某一些地方的醫生,私乎都沒有什麼道德,會濫用醫療行為,例如:時常給病人打類固醇的藥物,使病人的身體都壞光光了。還有,對於他自己時常要給病人開診斷證明書,都覺得自己很像是做保險的,感到很不喜歡這種情況啊! 我想這大概就是身為醫生的無奈。
這三天的學習,我從一個病人或家屬的角度轉換到醫生的觀點來看這個世界。更讓我體會到身為病患與家屬所擔心的事情,除了有好的醫療方法之外,還要有醫生關心與認真的態度。我親耳聽到一位病患來看醫生的時候就說:「看到醫生您,一半的病就已經好了。」我想這次的活動這三天對我來說似乎太短了,但是我也很感謝因為基督的關係我能夠來參加這種活動,以後如果台灣基督徒醫學協會還有舉辦類似的活動,我必會再度參加。由於這次我只有參加這項台北馬偕的活動,希望未來可以多選一點,能夠再去看看其他的醫院。